万 年 历
收藏本站
设成首页

首页 人物 教育 旅游 就业 投资 购物
各地天气 | 加拿大油价 | 美国油价 | 硅谷123 | LoGO | 网上词典 | 即时汇率 |合作伙伴 | 湾区服务导航
中国导航    更多..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科技日报  北京日报
法制日报  经济日报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中国..
旧金山 圣荷西 美国..
温哥华 多伦多 加国..
美国 最热中文网站
美国各州一览
美国校园
硅谷华人电视台
矽谷图书馆
Craigslist 硅谷找工作网
美国邮政局
美国税务局
美国买房看房(英文)
寻找室友(英文)
加拿大 最热中文网站
邮局  报税
入籍考题  安省路况
公共假日  驻华使馆
电话查询
多伦多图书馆
Kingston 图书馆
网上修改个人信息
海外华人租房找房
找人合租(英文)
陈逸飞未尽的视觉艺术硅谷
【内容提要】美国《艺术新闻》曾这样评价陈逸飞: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而在去年底陈逸飞与记者的对话中,他所表现出来的对视觉产生的畅想、对视觉“硅谷”的热切盼望却没有油画中的沉静与安逸。其实,如果陈逸飞只被当作一个艺术家被记住,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陈逸飞了.

一件黑色羊绒大衣,一顶礼帽,一条米色格子的围巾,还有和围巾同色系的领带,与其说他是位艺术家,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商人。 

  这是2004年12月在上海“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陈逸飞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陈逸飞在社交场合是一个很注重外表的人,在朋友圈里是一位乐观的师者,但是今年4月10日,他因病去世。
  据说在4月9日,陈逸飞还很清醒,显得轻松、乐观,他准备发一个媒体通告,告诉大家他虽然病重,但是没有关系,希望能继续拍摄《理发师》。但这一关他最终没能闯过去。
  作为一个把艺术融入生活的艺术家,一个把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企业家,陈逸飞带著他未尽的视觉产业走向另一个世界。
  视觉改造中国
  一切太突然了,因为在3个多月前陈逸飞接受记者专访时,他还意气飞扬。

  他指责很多学者或者政府官员在谈及创意产业时,都是从概念到概念,钻进了理论的胡同。“我认为创意产业的提出,就是促使创意真正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一部分,而不是让它演变成一种新的形象工程,浪费社会资源。”   创意存在于所有的行当之中,所以在陈逸飞看来,应该在不同行当里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来提升艺术对经济的贡献和效能。   陈逸飞告诉记者,他心中有一个不变的期待,就是中国能从模仿经济时代走向创意经济时代,实现从“以学为主”向“创意第一”的转变。艺术在创意产业时代已经非常重要,尤其是视觉设计能够直接产生利润,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但中国的视觉创意非常落后。”他语气里的沉重感非常浓。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城市里有很多艺术家,但这个城市看起来却一点美的东西都没有,那么,这个城市需要艺术家干什么?”   “中国有幸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但一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其中就包括视觉产业。”   “我想,这点格外需要我们,尤其是决策者、引领者们的关注。也许我们已经注意并体会到科技带给我们的发展和进步,但在今天,视觉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和力量,绝对不亚于甚至正在超越科技。它们正如两个翅膀,可以托举经济的腾飞。”   “视觉产业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视觉艺术在不同产业中的贡献。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经济需要‘大视觉'。”   ─从事这么多“视觉产业”的活动,最终目的是什么?记者当时不禁发问。   ─为了视觉改变中国!陈逸飞的回答简洁明了。   “视觉问题绝对不是个别几个人的问题。视觉理念下涵盖的应该是一个广泛的群体,而非某一方的单纯努力。进行视觉上的补课,不仅是城市建造者们,也是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同时还有普通大众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个城市的民众对视觉文化有多高要求,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视觉环境就有多好。”陈逸飞举出历史上有一位美国总统夫人,曾经提出“国家美化运动”的口号,“这很了不起,全民对视觉有了美化要求,这个国家的视觉文化又怎能不好?”   “在国外生活时,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在美术馆中,小朋友、学生是主要的观众。他们每人都拿著一本小本子,认真地跟随著一位老师或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讲述中,他们都很热闹,有的认真做记录,有的举手提问。我想,如果在今天的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甚至好的画廊能多出现这样的情景,那我们就会看到一种希望。这就是全民美育教育、全民美术素质提高非常重要的起点。”   “视觉改造中国人,并不过分,它不但改造中国人的气质和文化品格,也会改造中国人的经济地位。”   ......陈逸飞不断地向记者描绘著他心中的畅想和愿望。   他积极倡导以“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艺术”为主题的新生活方式,自己亲身实践,身兼不同“角色”:模特经纪公司(如“新丝路”)、网站、流行时尚杂志(如《青年视觉》)、电影导演(如《海上旧梦》、《人约黄昏》、《理发师》)......陈逸飞把这些都归结为“视觉产业”。   视觉商业化   对于陈逸飞的表态,记者当时是疑惑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社会民众哪有这么多‘剩余'的时间、财产和精力去专注视觉美!?”   但陈逸飞并不认为视觉产业是饭后余兴的事─“视觉恰恰是一个商机无限的产业,一个没有钱可以生钱的产业!”   “意大利没有什么石油资源,也没有像中国那么多的自然资源,但它能在世界的工业强国中有自己的地位,就靠它以设计为核心的视觉产业。它有华丽的服装,经典舒适的皮鞋、箱包,有法拉利─世界上最棒的跑车,这些其实都是视觉产业发展造就的产物。在它的国民经济中,有关视觉产业和设计的含量占相当的比重。”   陈逸飞认为:在视觉设计方面今天的中国还不是一个出大师的时代,而是应该进入一个“补课时代”:   “我们的很多产品,在技术含量和品质上,并不逊于任何其他国家的产品,但为什么就是竞争不过人家?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但其中却不得不加一个定语:是廉价劳动力的加工厂。在世界著名品牌中,不乏在中国加工生产的,但有多少是属于中国的品牌呢?这里,设计起著一种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离产品以结实、耐用为准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越来越远,视觉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迅速普及的时代,越来越举足轻重。站在全球的视野看市场,视觉设计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它能直接产生利润,肯定会在国民经济产值上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价值。”   ─那么,产业化和商业化又会为艺术带来什么呢?会不会是对艺术的污染?   “说到底,商业只不过是一种流通的机制。艺术商业也是如此,与原先的绘画作品相比,视觉产业可以突破产量和价格的限制。产业化和商业化可以作为艺术的传播方式。”   ─您的意思是要把视觉艺术,或者您说的“大视觉”真正当成产业来经营?记者问道。   “对,一定是需要产业化,而且是民营的。”   中国需要视觉“硅谷”   让陈逸飞焦虑的是上海视觉艺术产业的基础仍然薄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留不住艺术人才。   有人说,在一个城市,创意、设计人才数量的多少,体现了城市的先进度。据一个大型调查机构的报告,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口百分比是一项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指标,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从事创意行业的人口一般都处于总人口的10%,纽约是12%,伦敦在14%左右,而我们的近邻日本更达到15%。他们所谓的创意人群就是一个从事视觉设计工作的大的职业人群概念,从建筑设计、广告策划到发型、橱窗布置甚至餐台摆放设计都包含其中。   “民营资本必须要进入发展视觉产业,相比国有企业,它们能够更好地与资本市场对接,对市场的需求也更为了解。”陈逸飞说。“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不是具体项目的执行者,政府需要在政策上支持创意,而不是直接操作。”   “无论是视觉产业的发展还是视觉形象的提升,我们不但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更需要包括决策者和民众在内的全民意识和水准所构成的巨大基础和推动力。”   在许多国家,都有大量的培养视觉设计类人才的学校,源源不断地为视觉产业输送新鲜的创意血液;此外,还有一个由设计师、制造商、最普通的消费者、艺术评论家、学术活动策划人等诸多社会力量构成的严密的设计系统,将设计变为产品,并推向社会大众,保证设计产业的良好运行。   “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几乎没有真正的所谓设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有序而科学的流程,让许多设计人才的有趣构想转变成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中国已经有了高科技的‘硅谷',电子‘硅谷',我们也应该建造视觉产业的‘硅谷'!视觉产业的‘硅谷'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设计人才和力量,他们带来的,将不仅仅是由设计直接转化来的产品的价值,而且还有全新的视觉理念。”   陈逸飞曾多次建议上海需要建立更多的时尚书店、设计博物馆和设计学院,有更多的创意学院,创意产业的基础是美育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惜,以他当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仍然应者寥寥,莫说现在他过世之后了。 原始出处: 中国经济周刊
[ 邮箱 ] Hotmail  雅虎邮箱  263邮箱  网易邮箱  新浪邮箱  Google Gmail

联系我们-求贤若渴-免责声明   www.yaoyaoyao.com © Copyright 2005 - 2012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