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年 历
收藏本站
设成首页

首页 人物 教育 旅游 就业 投资 购物
各地天气 | 加拿大油价 | 美国油价 | 硅谷123 | LoGO | 网上词典 | 即时汇率 |合作伙伴 | 湾区服务导航
美国招聘网站
矽谷最有效网站

加拿大招聘网站
加拿大人力资源部
CanadaJobs
CareerClick
CareeRowl
法语专业站点
HotJobs(Canada)
JobsHark
Monster (Canada)
Workopolis
安省工作机会
Tips



硅谷的华人 Looking for work? Visit HotJobs.com
    From: 超 英      2005-05-22
Find Sports Items on eBay

         有一晚在硅谷小镇佛利蒙(FREMOND)吃晚饭时,中式快餐店的老板 娘告诉我们,1982年她从香港移民圣何塞时,几乎一个月都见不到一个中国 人。如今整天带著我们乱跑的老报人邝志任却开玩笑说:你如果想混进硅谷的大 公司,你说你找David李、Michael陈、Anne周就几乎肯定可以 找到人,当然这个人可能来自台湾、香港,更大可能来自中国大陆,而他们以前 都可能是清华、中科大等著名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尖子。

      计算机尖子趋之若鸷

      硅谷是华人科学家荟萃并且大显身手的地方。据一项调查显示,到去年为止, 在硅谷的7000多家电子及软件公司中,已有2775家公司由华人或印度人 工程师主持,员工人数为25万多。另一项调查说,五分之一的硅谷工程师具有 华人血统。预计到明年,硅谷的总裁中,将有17%是华人。

      硅谷著名的华人企业ESS副总裁陈建璋去年底在国内时告诉我们,在硅谷, 几乎每家公司研发部门的华人目前都超过了10%。他们公司更多,员工中有近 70%是华人,其中曾在北京清华大学读过书的就有50多人。我们在他们公司 的食堂看到一幅奇景:你身前身后几乎全是华人,听到的全是中国话,恍如置身 国内一家高科技公司。

      留学生的情况更是如此,我们在奥斯汀采访的两个在德克萨斯大学就读的华 人计算机博士说,在他们班,70%是国外学生,这70%又几乎全是中国和印 度的学生。中国学生中既有国内各著名大学的计算机的科班学生,也有国内各著 名大学其它理工科转学计算机的学生。

      他们说,在美国,学计算机专业的找工作比较容易,年薪也较高,一开始就 可以拿到6─8万美元年薪,三、五年后可达10万美元年薪,难怪中国计算机 尖子对此趋之若骛。

      由于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又用功,因此成绩普遍优秀,也就颇受硅谷的 大小公司欢迎,硅谷甚至有此笑谈:“看你的公司成功以否,就得看你阵中研发 部门有多少中国人和印度人。”

      由中国人、印度人组成的研发班底能攻城掠地,研发出来的产品源源不绝, 那么他们自己出来做公司又会怎么样?这其实一直是硅谷谈论的话题。

      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

      最早进入硅谷科技院的华人科学家包括李信麟、张忠谋、徐大麟等人。早在 1972年,在硅谷未成型之时,李信麟已在那里创立了“魔鬼系统”和“奎茂” ;湾区中国工程师学会首任会长徐大麟也是70年代就在硅谷开天辟地的先驱。 张忠谋在半导体事业中的杰出成就,使他获得了半导体产业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 奖。

      如果说老一辈华人科学家还只是从实验室和书本上专门从事科学研究,那么, 现在硅谷的华人科学家则已经学会了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并从中获得丰厚 的利润。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因而常常又是百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

      在硅谷创业成功的华人科学家,当然要首推杨致远。1995年,他与友人 创办的“雅虎”(YAHOO!)已成为网友们搜寻各项资讯最受欢迎的网站。 目前总值已高达1030亿美元,杨致远的个人身价也几达80亿美元。去年1 0月,《时代》周刊评选出50位科技风云人物,杨致远是唯一入选的华人。同 时他还荣膺美国《新闻周刊》21世纪100名新星的称号。

      段晓雷1996年创办的“网上网”电信,1998年底上市后一跃成为全 球最大的网路宽频中心,市值2亿美元,半年后被大都会传媒以19亿美元收购。

      李广益1987年创立的DigicomSystem数据机,1994年 被另一家公司以4000万美元并购;1998年再创设传媒译码(Trans Media),去年又被思科(Sisco)公司以4亿零700万美元购并, 创下美国有史以来上市公司被购并的最高价。台湾交通大学毕业的李广益也在一 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陈丕宏1993年创建的宏通科技,是以网路电子商业软件为主要产品的科 技公司。1996年上市后屡创新高,1999年上半年的成长率为95%,荣 登商业周刊全球25位电子商务领袖之一。

      除此之外,在硅谷由华人经营并且业已上市的电子公司还包括:林杰屏领导 的名列半导体设备业前10名的林氏研究公司、黄炎松创设的益华公司、陈文雄 领导的旭电公司、王大壮的电子封装公司、陈宏的安网、潘精中的专门从事光纤 网快连传递的E-Tek等等。

      与此同时印度人也开始大量创办自己的中小型电脑企业。像我们访问的C─ CUBE公司副总裁就是印度人。

      分家或是被巨无霸兼并?

      华人的研发能力不错,硅谷起点不高,在硅谷人脉也不错,又有杰佛瑞费钫 庋洒艹龅姆缦胀蹲首?遥?由媳晨恐泄■飧鍪澜缱畲蠛颓绷?薮蟮氖谐。强 ??窘?椿嵩趺囱连吭诠韫榷源宋侍庥辛街挚捶一种意见以世界第二大软件 公司CA的华人创办人王嘉廉、朗讯的技术部总监、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等杰 出华人为代表,他们认为华人企业在硅谷有戏,不仅会出现一大批中小型高科技 的华人企业,也会出现一些大型的明星般的华人企业。

      但另一种意见则在硅谷相当普遍,认为华人市场不行,加上华人自身的文化 圈子味道太浓,较难融入硅谷的主流社会,因此并不看好华人企业在硅谷的前景。

      一些事例也证实了他们的观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人证券分析师说,不 少华人中小企业一旦做到了上亿美元,要不分家就是被巨无霸兼并。

      至于市场,也许更是硅谷华人企业的致命伤。就算是如今号称网络三强的Y AHOO!,作为创办人之一的杨致远也赶紧把CEO(首席执行官)的重任交 给47岁的职业经理人蒂姆房夤丁R蛭?词故茄钪略兑裁挥懈?嗟纳桃稻?楹褪 谐?馐叮?踔粱贡A袅艘坏阊?V腥靡磺忻夥训南肮摺J强夤端捣?怂??谕焊 成霞庸愀妫?笠挡拍苌炫妗?市场不行,对于硅谷华人就意味著你搞商业不行, 做做研究还可以,这就意味著华人一般最多做到技术执行长,离总裁和CEO还 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我们想想,这也许与国际IT界的美国文化、美国思维定势有关,他们 是IT界的发起人和峰尖人物。他们的市场观念与华人的商业心理大不一样,但 你得遵守他们制定的规则。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有鉴于此,于是像杨致远这样的华人企业家目前也积极求变,出人意表地不 再躲在身后了,而是积极地进行市场拓展和公关,今天与戈尔共进晚餐,明天与 国务卿共同参加电台节目,相反地,他的伙伴戴维反倒更愿待在研发中心。我们 从许许多多这样的变化中看到了华人企业在硅谷的希望:适应现有的商业原则, 努力改变自已去融入其中,当双方浑然一体时也许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不过眼下,我们在硅谷看到更多的华人,还是躲在各公司隔板下的一颗颗勇 往直前的螺丝钉,是一枚枚任由老板驱使的棋子。我们国内七、八成的计算机尖 子都来到了美国,他们中大部分宁愿当硅谷不可或缺、坚强耐用的螺丝钉,也不 愿回国开拓一番事业。他们中许多人本来可以是中国新兴的IT公司中年轻的C EO或者技术执行长,有著广阔的疆域任其驰骋。

      当我们置身于硅谷,感到了做为华人的骄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许 正是我们国家的悲哀。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必强求,就 像发展高科技产业一定要经过OEM一样,需要一个输出人才、融入世界,切实 感受了真谛后回来再创业的阶段,这也是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华人公司 ESS的消费电子市场总监邱明诚说,以前台湾也有人呼吁要限制留学生流失过 多,更不能“师夷长技以伺夷”。的确在七、八十年代,美国的留学生中以台湾 学生为最多。到如今台湾IT产业渐成气候,留学生也逐渐回流,甚至留学生也 逐年减少了。目前在美国,来自大陆的留学生人数已超过了台湾的留学生。他相 信大陆也会经历这一过程,这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过程。

      赶上网络这一趟快车

      但我们同时感到,中国要发展高科技,必须要有一个加速度。电脑产业这一 趟快车没赶上,我们可以下定决心赶上网络这一趟快车。事实上,中国的网络事 业几乎与世界同步,这也是最好的与世界同步的机会。在美国出现YAHOO” LYCOS这样的门户网站时,中国也出现了“搜狐”这样的网站;在美国出现 AMAZON、EBAY这样的网上商店时,中国也出现一批它们的拷贝型网站。 虽生存环境大不一样,但顶多与世界只有一年的距离。这紧紧的追赶意味著要在 加速完成工业化的时候迅速补上电脑产业这一课,同时还得全力追上美国网络的 新潮。这其中即充满著艰辛更孕育著机会!

      于是我们看到了张朝阳这样的中国网络新人,他们在美国完成了教育,回到 中国艰难地开拓市常他们的事业随中国的互联网事业一起成长,他们有能力领一 时风气之先。待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蔚为大观时,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成为中国的比 尔犯谴摹?泄里拇鞫??匀唬?朐诠韫鹊闹泄扎奥菟慷ぁ泵堑木辰缫簿筒豢赏? 斩合锪恕?硅谷的华人科学家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其一,他们的领导人大都是年 轻的一代,他们有干劲,有理想。比如杨致远创立“雅虎”的时候才26岁。来 自上海交大的李安渝,当他创设两家网络公司的时候,还是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 它的两个网络公司不久前分别以200万美元和3700万美元售出;其二,硅 谷既是一个科技园,又是一个拚搏的战场,创新、求变是硅谷的灵魂。那里的华 人科学家勤劳、智慧,富于开拓精神,因此必将创造出新的硅谷奇迹;其三,来 自中国大陆的数万名年轻科学家,不少人已在硅谷崭露头角,涌现出像施晨阳、 陈宏、姚勇等一批朝气蓬勃的科学家。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著新时代的来临,他们必将在硅谷或是在中国大陆 写出更加壮丽的科学篇章。



--硅谷信息 www.yaoyaoyao.com--
[ 邮箱 ] Hotmail  雅虎邮箱  263邮箱  网易邮箱  新浪邮箱  Google Gmail

联系我们-求贤若渴-免责声明   www.yaoyaoyao.com © Copyright 2005 - 2012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